2012-11-19

知魚之痛 (Metropop Issue 331 @ 2012-11-15)


惠子曾問「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」確實,對比起會跑會叫的陸上動物,我們一直不太相信魚類是有感受的動物,以至對牠們的同情心亦都相對較少:各國的動物權益條例一直把魚類豁免在外,釣魚仍被視為一種健康的休閒活動……但近十年愈來愈多科學家證實,魚其實與貓、狗、人一樣也有靈性時,我們仍可問心無愧地把快樂建築在牠們的痛苦之上嗎?

知魚知痛
魚的神經結構與人類及其他哺乳類動物相似,全身上下包括經常被魚?勾傷的唇部,都佈滿了能感知痛楚的神經末梢。更有研究指魚跟人類一樣,有一種具有鎮痛作用的腦分泌「安多芬」(endorphins),如果沒有痛覺,又哪來鎮痛?

放生仁慈嗎?
有些垂釣愛好者與「戰利品」拍照留念後,選擇把牠們放生回大海,這樣做比較仁慈嗎?首先,這過程已令魚類承受到很大的痛楚,如果目的純粹為自己高興,這種娛樂是否人道?每天無數的魚兒被纏困於魚網之中,或被金屬利?刺穿身體,再拖到水面無法呼吸,牠們的魚鰓經常因此而塌陷,魚鰾也會因突然驟變的壓力而破裂,又或失去保護身體的魚鱗而死去。美國奧克拉荷馬州野生動物保護局便發現,近43%被釣上後再放生的魚,會在六天內死去。

魚智慧
除能感受痛楚,研究人員發現魚類也有靈性,能用人類無法聽到的聲音溝通交流,並會互相磨擦身體以表達情感,而且擁有驚人的長期記憶力,如那些從魚網中逃生的魚,在11個月後仍記得是如何逃脫的,時間相等於人類的40年光陰。由於被人類殘害得多,經驗老到的魚兒已懂得教導年輕的魚辨認危險,如拖網魚船引擎的聲音。